信用中國網 閱 : 6412
20日,教育部公布了《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繼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后,關系廣大學子的中考改革方案也最終出爐。根據《意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進行改革,中考考試科目及內容將發生改變;在招生錄取方面,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明確將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9月21日中國新聞網)
教育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革,這是社會各界的共識。但是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怎么改,誰也沒拿出令社會各界信服的方案。9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學習負擔太重,素質教育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很重要,這是社會各界的共識。但是素質教育怎么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怎么量化,素質評價如何做到客觀公正,誰也沒指出令社會各界滿意的方向。
削減加分項目,可以看作教育改革的一種回撤。若說這個回撤更加得人心,顯然不是對加分項目的諷刺和馬后炮。設置加分項目,初衷是追求公平,讓有特長的學生在升學和綜合評價中得到肯定與體現。可是為什么要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呢?實踐證明,加分項目容易受到人為操控,自由裁量權容易濫用。加分項目越來越多,加分項目的人數越來越多。最后比的不是學生的特長,而是家庭背景對加分項目的操控能力。
素質評價和加分項目相比,更容易被操控。而防止素質評價的作弊和不公正,卻更加難以操控。做一張試卷,雖然也有偶然性,發揮得好不好,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反映了必然性,表現了硬實力。素質評價,那可是彈性極大的玩意,甚至不難變質到指鹿為馬的程度。因為評價標準就會有很大分歧,評價體系會有很大彈性,很難量化。不能量化,就難以互相比較,就分不出高低。這對上什么高中或職校的分分計較是致命威脅。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與招生考試合二為一,不是明智的決定。前者要求較低,絕大多數甚至99.9%的初中生都能夠通過,都能夠成為合格的初中生。但招生考試是選拔人才,要求高不高不好說,但要互相分出高低,拉開差距是必要的。否則,不按分數錄取,那按什么錄取呢?按照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或者初中階段各次考試成績以及綜合素質評價來錄取,將會導致公平公正的災難。這種災難不是沒有發生過。只是時間似乎久遠了。
所有的招生制度改革,都不能丟掉公平公正這個命根子。公平公正是全社會的最高向往和追求。別拿做不到絕對公平公正來作擋箭牌,做不到絕對公平公正絕不是放棄追求公平公正的借口,也不是放棄相對公平公正的理由。在社會征信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社會誠信基礎極其薄弱、法律法規對破壞誠信行為懲罰嚴重不到位的現實背景下,招生制度、選拔人才制度的改革都得嚴謹設計,往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不可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