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 : 1850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征信系統累計收錄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和其它組織的有關信息,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日均查詢量分別達550萬次和30萬次。我國企業征信行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1315全國征信系統的負責人表示,作為首批央行備案的征信機構,從2014年至今,征信行業在逐漸被各企業重視,但是還是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并不重視企業征信的建立與培養,認為自己不需要。但實際上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品質很難通過簡單的營銷讓消費者買單,主流大品牌的運營方向已經開始從注重廣告宣傳向注重信用提升的一種轉變。
讓”知道“變為”信任“
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講,企業征信可以幫助他們匯聚力量,提升誠信形象,增強核心競爭力,而這些都是廣告做不到的。而小微企業謀求發展需要資金,需要市場認可,征信系統通過廣泛的信息共享,有效緩解了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幫助企業贏得客戶信任,獲得合作商機,實現快速增長。同時,規避信任風險,轉化信任危機,扭虧為盈。
征信行業現狀
從21315全國征信系統的負責人那里獲悉,目前全國有130多家征信機構,但服務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這也導致央行一度關閉機構資格申請,同時每年還有數家機構退出征信行業,實際上像中品質協這樣的知名征信機構并不多。
由于行業的豐富性,農業、建材行業、高新技術產業不論在經營模式還是產品都有很大差別。很多機構卻只有一套評估模型,所以出具的報告也是千篇一律,無法體現企業真正價值。
企業數據維度很多,基礎信息、財務的數據、信貸的數據、產品的數據等等,一般的征信機構也會收集整理,但是維度高度不夠,會損失很多重要信息,而且容易忽略潛在危機。
企業違約數是有限,這樣建模非常困難,沒有違約數怎么建模?還有企業面臨的風險非常復雜,民間借貸、風險市場。對于企業來說,非金融的數據也非常重要。
征信機構普遍規模不大,商業模式單一,都屬于淺層次的應用,信用報告和信用評分混淆概念。生成復雜的知識圖譜,表面高大上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價值。
都是企業信用評分“究鏡”如何不同
21315全國征信系統的負責人為我們展示了他們的“究鏡”評分系統。首先,系統可以根據不同行業匹配合適的評估模型,針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著重評測。其次,三十多種關聯分析,對企業高緯度深層次剖析,評分報告更加細致全面。同時系統所有評分指標來自于市場動態信息,各個主要指標的風險提示獨立,一旦發現風險,將自動拉低總評分,為企業提供預警提示,避免重大風險。究鏡評分還會為企業量身定制評分報告,數據一目了然。
征信行業未來趨勢
央行副行長朱鶴新表示,征信系統通過廣泛的信息共享,有效緩解了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未來將堅持征信業市場化發展方向,發揮“政府+市場”雙輪驅動優勢,充分調動市場各方的積極性,合理平衡發展、創新與規制的關系,全力推動我國征信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時,堅持征信業高水平開放戰略,引入優質信息技術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內功,完善與我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征信體系。
企業信用的良好與否也將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命脈。對于企業來講,未來的競爭不單單是品牌的競爭,也是信用的競爭。隨著互聯網+和AI大數據技術全面應用,市場競爭越來越嚴酷,企業信息不再私密,企業想要更好發展,就必須重視提升自己的信用,建設良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