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 : 1339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草案)》。草案規定:“國家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提供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國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時表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集中是由于缺乏一套針對中小企業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現有的征信、評信體系公平性不夠。
中小企業融資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阻礙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屏障。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目前我國經濟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兩難現象,其中,虛擬經濟資金泛濫與實體經濟資金短缺現象并存。龐大的虛擬經濟資金如同一個堰塞湖,而許多實體經濟企業、尤其是許多中小企業仍面臨融資難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時也是錯綜復雜的,突出表現在信息不對稱、中介服務不健全、資金供給不足和政策效率低下等層面。總體而言,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中小企業的信用無從查起;二是缺乏一套針對中小企業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現有的征信、評信體系公平性不夠;三是缺少理論研究。解決貸款擔保難問題,需要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而當前學界針對知名大企業研究的多,中小企業的太少。”宋清輝對中國商報記者說。
據張韶峰介紹,考察小微企業的風險時主要有兩個層面,一個是企業經營層面的風險,另外是企業主誠信方面的風險。“其實兩者相比后者更為重要,根據世界上各個國家小微企業的融資經驗,小微企業放貸時候的風險超過一半的權重是看企業主個人的誠信情況,其次才是看這家企業經營的好壞。”
企業自身應加強信用觀念
自2015年開始,經國家正式備案的征信機構已逐步淡化等級概念,而轉向征信評分。在美國知名的個人信用評分機構為FICO評分,在中國個人消費者中有芝麻評分,中國產業企業信用評分將以中品質協負責的企業主體信用評分為標準,定名為究鏡信用評分和究鏡產品質量信用評分,簡稱“究鏡分”。屬性定義為企業信用評分和產品質量信用評分。“究鏡”企業信用評分和產品質量信用評分將成為2019年后的主要企業信用評分。
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除了外部融資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外,企業自身的建設也至關重要。
征信為中小企業賦能
(1)信用增長:平均給企業帶來12%左右的信用額度增強,使企業信用更加透明,風險可控;
(2)美譽度、信譽提高:給企業帶來15%左右的美譽度、信譽提高,并頒發信用評分認證證書、網絡認證標志、標牌;
(3)銷售交易量上升、利潤提高:線下交易量、樹猿網交易量及其他電商平臺交易均獲提高;
(4)知名度提高:傳播信用評分是一個標準、創新、讓公眾信服的新型傳播、是企業傳播自己的一個著力點;